戚雪將賬本遞給陳把頭,在祠堂中緩緩踱步。
她越是不說話,族老們便越是不安。
他們突然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曾經那個任由他們拿捏的小女娃早已今非昔比。
或者說,是他們一直以來都太過輕視戚雪,從未真正的了解過她。
“來人,將族老們請到冬至院。”
“沒有我的吩咐,任何人都不得探望!”
戚雪突然下令,族老們瞬間臉色一變。
戚長舟更是急忙道:“雪兒,你要做什麼!”
“莫非是想軟禁我等不成?”
說罷,他又扭頭看向戚夫人,疾言厲色的道:“侄媳婦兒,這就是你養出來的好女兒?”
“我等窮儘一生都是為了戚家,即便行差踏錯,也還是功大於過!”
“她這麼做,分明就是沒將我等放在眼中。”
“如此不分尊卑,你就不管管嗎?”
戚夫人的臉色也沒好看到哪裡去。
不管怎麼說,這些族老也是她的長輩,她沒有任何立場去指責。
“三叔,您與我說這些無用。”
“雪兒是家主,她的決斷,家中何人能反駁?”
“今日我在此也不過隻是做個見證,還請三叔莫要為難。”
“你!”戚長舟被氣的語塞。
做見證?什麼見證?
他們貪墨的見證?還是勾結外人的見證?
見母親為難,戚雪便擋在了她的身前。
“陳把頭,還不趕緊將族老們請走!”
“是想要我親自動手不成?”
陳把頭沒說話,隻是叫來手下,將族老們往冬至院押送而去。
他們這一走,祠堂安靜了許多。
甚至還能聽到燭火偶爾發出的“劈啪”聲響。
“雪兒,你將陳把頭留在了家中,那商隊該怎麼辦?”
戚夫人並沒有去說族老們的事情,而是換個了話題。
這陳把頭正是戚家商隊的頭領。
這麼多年以來,戚家商隊之所以能走南闖北,甚至遠到其他諸國通商,全靠陳把頭一手操持。
曾幾何時,陳氏鏢局也算聲名顯赫。
隻可惜,仇家實在太多,這門營生終究是乾不下去了。
陳把頭的父親與戚雪的祖父有舊。
這才帶著當時還很年輕的陳把頭以及一家老小投奔而來。
起初陳家人隻是在看門護院,但戚家乃是商賈之家,根本用不著如此。
且按照大夏律例,這容易被定義為豢養私兵,很容易引來禍端。
後來還是戚老爺子決定,將商隊交給陳家人打理。
陳家人承蒙這份恩情,也沒有讓戚老爺子失望,商隊很快就成為了戚家的根基!
戚雪接任家主之位時,陳把頭的父親已經年邁,經不起奔波。
所以由陳把頭率領一眾陳家子弟,繼續帶著商隊天南地北的跑。
聽到問話,戚雪長歎一聲。
“母親,這也是無奈之舉。”
“如今強敵環伺,戚家已然處於風口浪尖之上。”
“族老們也是心懷不軌,我能信任的人,也隻有陳把頭了。”
“好在這麼多年下來,陳家已經將商路完全打通,即便沒有陳家人在,商隊也能正常運轉。”
戚雪這次是將陳家人全部召回。
她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儘管戚家是皇商,可這種事情她若是拿不出實證,就沒辦法尋求皇室的庇護。
更何況,那些覬覦戚家的人沒有一個凡俗之輩。
誰也說不好,這裡麵有沒有皇家子弟。
所以除了當今陛下之外,怕是沒有人敢說一定能保住戚家。
戚夫人不再言語,開始默默地誦經祈福。
除此之外,她也做不了什麼。
戚雪又坐了片刻,這才起身離開。
等她走後,戚夫人才緩緩睜開眼睛,喃喃道:
“魏媽媽,你說我是不是做錯了?”
“如果當初沒有讓雪兒接任家主,她是不是也不會變成如今這樣,獨自一個人麵對那麼多的風風雨雨。”
身後的魏媽媽也是一臉的擔憂之色,輕聲應道:
“夫人,這與您沒有關係。”
“這場劫難來勢洶洶,就算家主不是小姐,同為戚家之人,也無法獨善其身。”
“隻可惜,小姐雖然將陳把頭叫了回來,但身邊終究是少了一個噓寒問暖之人。”
“若是姑爺還在的話……哎……”
提及蕭潛,魏媽媽忍不住歎息。
戚夫人也是神色惆悵,隻感覺造化弄人。
“若是那孩子還在,雪兒自然是無需一個人麵對這些風浪。”
“以那孩子的才智,未必不能找到破局之法。”
“隻可惜,他們二人也算是有緣無分。”
……
蕭潛知道戚家如今的困局,也想過破局之法。
但也隻是想想,並沒有出手相助的打算。
真要說起來,戚夫人的恩情他早就已經報答完了,沒必要再受到任何的牽絆與束縛。
“江南?”
“公子,您不是說想要換一棟宅邸嗎?”
“為何突然又說要去江南?”
前廳之中,淺淺不解的詢問著。
蕭潛抿了口茶,輕聲道:“此刻的蘇縣暗流洶湧,正值多事之秋。”
“留在此地,很容易被裹挾其中。”
“與其如此,倒不如獨善其身,待一切平息之後再回來。”
說實話,蕭潛是有些乏了。
他隻想平靜度日,怎料天不遂人願,總是將其卷入一些麻煩之中。
既然已經決定了未來的路該如何去走。
那麼便不能陷入眼前的泥濘之中。
“那我去整理一下行裝。”
“江南之地雖路途不算很遠,但還需多做些準備才行。”
淺淺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他從不會乾涉蕭潛的決定。
無論蕭潛要做什麼,她都會無條件的支持。
玄一與宋六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無論是不是出於本意,他們的職責就是守護蕭潛的安全。
自然是蕭潛去哪裡,他們就跟去哪裡。
隻有薑大麵帶猶豫,躊躇了片刻後開口道:“蕭公子,真要在這時離開蘇縣嗎?”
“哦,我並不是在質疑您的決定,隻是……”
蕭潛知道薑大什麼意思。
儘管鎮北王給他們的命令是聽從自己的吩咐。
但除此之外,他們還需盯著戚家的動靜。
此時自己說要去江南,難免讓他們難以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