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漁具公司的責任(1 / 1)

定製魚線,進行差異化競爭打響品牌,才是正確的選擇。

雖然秦大河沒明說,但黑川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我回去和總部商量一下,確定下來,能保證售賣嗎?起碼成本要收回來才行。”

“放心,肯定能收回來,大河漁具現在合作的漁具店都好幾百家了,珠三角市場也打通了的。”

“可以。”

掛斷電話,點上香煙深吸一口,秦大河也是鬆了口氣。

定製費用幾十上百萬都不一定夠的,送出去多心疼啊。

但不定製又不行,原絲主線子線都是統一混用的,材質偏硬,配不上一塊錢一米的價格,也不好當子線用。

後世比較出名的A78、A90等等進口魚線都是國內廠商一次次定製之後,形成的主線、子線係列,交了無數的研發費用。

特彆是研發出來之後,購買也是正常外貿采購,價格上麵沒什麼優惠,簡直不要太坑。

不過定製線組效果要比原絲好很多。

定製的主線抗磨抗拉,而且風阻小,切水速度快。

子線經過多次柔化處理,抗拉的同時還柔軟,魚兒吸入很容易,靈敏度也高。

這些定製魚線除了貴沒彆的毛病。

後來國內大部分國產釣具廠家的魚線要麼進口,要麼用漁網上的那種漁線,其他選擇很少。

主要涉及一個材料問題,尼龍材質好不好用,全看工藝。

魚線屬於基礎材料科學領域,研發難度不比芯片低,清華北大來了都得撓頭。

釣魚佬每年在漁具上麵送給島國的錢不計其數,確實有點操蛋。

但不管是魚竿還是魚線,又或者輪子之類的,人家做的確實好。

總不能有錢的,還用那些垃圾魚線吧。

而且很多漁具廠家賊會營銷,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屢屢發生。

就那種漁網上的尼龍線,二十年後還有人拿著當東麗原絲賣割韭菜呢。

大河釣具現在合資,也算是提前布局,為以後和進口漁具競爭做準備。

......

......

時間來到了十二月底,離過年也就四十來天,天氣冷的厲害,今年又是一個寒冬。

在秦大河印象裡,這會兒的冬天都是很冷的,冷到凍手凍耳朵。

甚至每年還能下幾場大雪。

廠裡的滾筒終於是停了下來,原材料備好了,接下來就是分裝工作。

人力肯定是乾不過機器的,一個滾筒能炒幾千斤,一天三個滾筒炒起貨來猛的很,人工封裝哪裡跟得上。

流水線封裝的話,機器和維護貴上天了,還不如人工來的劃算。

不過秦大河想的是過年前完成分裝,讓大家開始加班,反正這個點也不忙了,多給加班費就是。

廠裡的工作還有不少人羨慕呢,附近每天都有人過來問招不招人。

但廠裡固定工人十個都不到,那些個封裝大姐都算臨時工,隻不過按季度算而已。

機器不開了,秦大河也不用天天盯著生產車間,沒吊事就帶著四個學徒,開車去小河口那邊釣魚。

冷確實是冷,開餌都得用溫水,不然手凍的受不了。

汽車直接不熄火放在後麵,太冷就去車裡呆著。

彆說,每天的魚獲還真不少。

順帶試驗了新式餌料在冬季的表現,因為有著水下攝像頭的原因,窩子聚魚才會去釣,每天都是爆護。

少的搞個二三十斤大板鯽,多的五個人能釣大幾十上百斤,大鯉魚偶爾都能釣一個上來。

剛子他們有時候都過來一起玩玩,拿點兒免費贈送的新式餌料釣魚。

晚上的時候,秦大河又會發一些魚獲照片到釣魚吧,饞一下其他封竿的釣魚佬。

冬天魚難釣,鯽魚紮堆不說,而且天冷吃口比較輕,水層也會發生變化,沒有水下攝像頭很難確定有沒有魚進窩。

這也算是給新餌料預熱了,不少人在問鯽魚餌什麼時候正式售賣。

大家也商量過這個問題,淡季推出新品,銷量好不到哪裡去,索性等年後驚蟄再正式售賣。

麵對大家的催促,他隻是表示還沒到正式發售的時間,讓大家先等著。

代理商那裡會有試用裝,他們也經營著門臉生意,具體情況可以前往詢問。

每人都特意發了一百包100克的小包裝,讓他們籠絡一下熟客。

要說效果,比原始版本要強一些,但沒那麼誇張,他能釣那麼多魚的主要原因還是水下攝像頭。

水下攝像頭倒是搬到四個總代理那邊,每人十個,這玩意定價是五千七,問的人多,買的人少。

目前也就大劉賣了五個,剩下不夠賣就讓嘉興那邊調幾台過去。

秦大河自己留了二十個,專門用來勘探魚情,研究餌料的。

萬老板那邊已經在幫忙收集餌料秘方了,價格從五百到五千不等,最後這些餌料會在大湖裡麵實驗。

等到了明年開春之後,大湖前期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驗證餌料。

秦大河都和剛子、陳大爺他們說好了,這些人到時候會過來充當免費釣手。

當然,不給錢卻會給其他的,每人能帶五斤魚回去,還免費贈送最新版本餌料。

大河釣具的起步銷售階段他們就參與了,現在餌料賣到全國各地,這些人心裡也是與有榮焉。

試釣自然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接下來還有個任務,就是給大湖放魚。

按照他的預計,明年要分兩批各放一萬斤純野生魚類。

其中包括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和鯿魚、鯽魚、鱸魚這些,把密度給搞上去。

去年放養的魚苗還沒徹底長成,頂多就是幾十條大體型青魚,舉辦比賽夠嗆。

大河釣具的旗下選手在老鬼、龍王恨等等這些漁具公司參加比賽,拿獎金,得有來有往才能長久下去。

每次舉辦比賽都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同時也是在為整個漁具行業進行曝光。

作為新興勢力,要融入整個行業,免不了這些責任。

上次去湖北就有人開玩笑說,大河釣具是不是也要舉辦比賽這些話題,他自然聽懂了意思。

大湖舉辦一次比賽,在玉溪河也舉辦一次,找點電視台記者過來基本就行了。

不過大湖沒有投喂過任何餌料,放魚也是準備去運漕那邊找魚老大買野生魚放,作釣難度不是一般的高,到時候能不能拿名次就看釣手自己的手段了。

普通黑坑均深基本都在一米五到兩米樣子,再大的魚沒了騰挪空間也難有所作為,自然好釣。

要還是按照黑坑那種模式來的話肯定不行,得在餌料、作釣環境勘察、漁具選擇上麵下功夫的。

最深八米、平均深度四米的大湖,雖然麵積隻有百畝,但養出來的魚力氣肯定很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