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繁花錦簇三(1 / 1)

張穗正欣賞著白皮鬆這份神聖的冰潔美時,身邊傳來了一陣小聲的嗤笑聲。

張穗本來就在隊伍的尾部,這一停頓更是落在的最後。

進了這裡雖然禮節有虧,那些女官反而不敢出聲提醒了。

不過有沒有在心裡鄙夷,甚至在暗地裡記下來就隻有她們自己知道。

張穗小聲的說了一聲晦氣,這才慢慢的跟上隊伍。

一棵白皮鬆圍成一個方形花壇。

白皮鬆樹下還一層綠色草皮,打理的異常平整乾淨。

一位女官輕步走到張穗身邊,還沒出聲提醒呢,反而是張穗搶先開口。

‘勞駕這位女官,壇裡的草皮是什麼品種?’

到底是在宮裡生活,對於情緒和表情控製的到位,反應更是不慢。

‘回宜人,壇裡的種的是抗寒的黑麥草。

是前幾年司農寺培育出來的新品種。’

聽到這個消息張穗倒是對這個時代司農寺能力有了新的認知。

看到花壇邊的宮燈,張穗咦了一聲。

不等張穗問,邊上的女官立馬介紹道。

‘宜人真是眼光銳利,關瞳院一共二十四對落地宮燈,隻有這一個是用的玻璃。

關瞳院當初受到破壞,原有的漢白玉宮燈都被損壞。

後又全部改成漢白玉底座,牛角造型的雞翅木燈座,羊皮紙燈罩。’

張穗哦了一聲,‘為何不都替換成玻璃燈罩?’

女官搖搖頭,‘說是玻璃燈罩顏色不統一,且難以清理的。’

張穗仔細一看,彆說設計燈座的人絕對是大才,普通風雨還真是難以打到燈罩上。

心裡難免感歎道,當初設計皇宮的工程師不止是建築天才,更是對於京城的地理,各種天氣降水量有充足的考慮。

這位絕對是一位複合型人才,其學習能力和統籌能力一點不輸後人。

看到張穗的目光看向西邊的花牆,女官立馬解說道。

‘那裡是慈慶宮的小花園,也是東宮唯一的花園。’

張穗這會才明白,原來這裡就是東宮。

‘東麵是東宮所屬公公的職房,還有東宮的禦馬監,以及戲樓。

今兒宮宴特殊,也就沒請舞樂和戲班子。

聽說順忠王妃已經在挑人準備組建戲班子,等皇後娘娘大壽時獻技。’

張穗聽了納悶的問道,‘宮裡沒有自己的戲班子?’

女官搖搖頭,‘沒有,陛下和皇後對教坊司頗感不喜。

但礙於宗法卻沒法取締。’

張穗聽了點點頭,‘在皇家教坊司裡還有皇家能管束,要是犯官家眷流落到民間煙花之地,更是對皇權的侮辱。’

張穗更想說是對朝廷和仕林的侮辱。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登入天子堂。

或為同僚傾軋,或為各種引誘陷入泥潭,或為政治立場問題身陷混沌。

殺人不過頭點地,女子何辜,要被送入醃臢地承受身體和靈魂上的摧殘。

‘這是一開間大的麟趾門,黃琉璃瓦歇山頂,當年也有部分破壞,修複後更顯古樸。

門內就是慈慶宮,今兒的宮宴就在正殿舉行。’

張穗還想在問問呢,一位眉清目秀,耳鼻周正,儀態端正的女官迎了上來。

身邊的女官趕緊施禮道,‘賈司賓!’

這位就是賈元春?

國色天香絕對談不上,端莊大氣,高貴典雅用在她身上絕對不為過。

賈元春對著女官點點頭,‘去吧,皇後要見宜人,我來就行!’

女官又對著賈元春和張穗行了一禮,這才離開。

‘宜人,皇後娘娘請!’

張穗點點頭,跟著這位比自己矮一頭的賈元春往偏殿走去。

看身形,麵色怎麼也看不出這位是一個早逝的樣子。

‘皇後娘娘正和王妃,超品夫人們議事,特意請宜人過去。

皇後娘娘也是山東人,更是對宜人了解農桑早有耳聞。’

這算是給自己示好,提前讓張穗想好怎麼回話。

進了偏殿,殿裡一片其樂融融的。

隻看一眼,的確都是王妃和文武超品夫人。

‘山東鄒縣五品宜人王張氏見過皇後娘娘。’

張穗說完就對著正位上的皇後娘娘行大禮。

一陣悅耳的聲音傳進張穗的耳裡。

‘王張氏平身!’

等張穗起身這才抬頭看向伏皇後。

什麼是一國之母,單單臉上的微笑就能讓人放下心裡的抵抗。

同為女人,張穗看到皇後的微笑也瞬間放下心防。

如天鵝般的脖子,優雅的挺立著,散發著高貴的氣質。

兩頰豐潤,白裡透紅,麵若銀盤,眉中帶笑,眼角的魚尾紋仿佛浮現出皇後年輕時的輕佻。

鳳冠映襯下的紅唇更顯高雅。

‘宜人相夫教子,用心農桑真是我朝婦人之楷模。

本宮聽聞入京後宜人還在自家學堂擔任教諭!’

這誇獎著實不低,張穗倒是難得感到一絲羞愧。

‘謝皇後娘娘誇讚,相夫教子是為人婦為人母的本份。

至於用心農桑,兼任教諭隻是民婦本份之外為國為家儘的一份心。’

張穗的話惹的殿裡的貴婦都互相看看。

李夫人端起茶杯示意夏夫人喝茶。

眼神裡全是我早就說了吧,她能應付!

至於其它貴婦從相夫教子裡聽出點什麼沒,那隻能看個人的悟性。

‘宜人是出自鄒縣,必然熟讀《孟子》!’

出自鄒縣,還是官宦人家,若是不讀孟子,豈不是被彆人小看了去。

‘民婦不敢說熟讀,倒也囫圇吞棗的看過。’

皇後一臉微笑,‘梁惠王章句可曾背過?’

張穗就是在政治白癡,有王寧遠在耳邊嘮叨了三年也得開竅。

更何況剛才皇後特意點出農桑,張穗這會倒是有了些明悟。

難得有了底氣,張穗仔細一想大聲朗誦起來。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癢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張穗朗誦完就施禮,退到一邊。

皇後點點頭,嘴角帶笑。

‘宜人果然心思剔透,才思敏捷。’

張穗都不想說話了,這是丈夫教德哥兒的時候自己背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