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你乾嘛去?
一會要燒紙,你就不能看著將院裡的供桌布置好,香點上。
天地牌位還能讓彆人去請?’
還真是,以前在老家都是嫂子和大哥做主,這些事都不用自己操心。
供桌擺好,牌位請出來,香點上,孩子們已經抱著元寶放在供桌前的空地上。
張穗掐著時間指揮著丫鬟在下餃子,忙著讓人喊人過來準備祭拜磕頭。
餃子擺上供桌,將元寶點上,腳步快的孩子已經拿起元寶到每個院門,房門,牲口棚,車輛,水井邊點燃。
年關已過,初一馬上到來,讓火光驅散黑暗,驅逐那些所謂的邪祟。
對於家鄉的傳統,家裡的孩子們異常熟悉。
所有人安靜的看著元寶燃燒,聽著王寧遠感謝天地三界對王家的庇護。
所有人跪拜過天地,時辰也正好。
瞬間鞭炮聲大作,瞬間熱鬨起來。
富貴人家的煙花也隨之升空,引的大家一起仰頭觀賞煙花。
家裡的鞭炮放完,一家人回到飯廳一人端著幾個素餃子,當做夜宵。
王寧遠倆口子素餃子還沒吃完,德哥兒已經擺好椅子,拉扯著讓倆口子挪位置。
張穗笑著讓聽春趕緊將早就準備好的荷包拿過。
真是整整一托盤,堆的和小山一樣。
畫冬將早就準備好的蒲團擺放好,德哥兒立馬跪了下來。
‘兒,令德給父親母親磕頭拜年,望父親官運亨通,母親身體康健,容顏不老!’
王寧遠哈哈一笑,從媳婦手裡接過荷包遞給德哥兒。
德哥兒也不客氣,接過荷包就將裡麵的銀子倒了出來。
隻有小拇指般大小的銀玉米,模具做的肯定不一般,真是惟妙惟肖。
德哥兒拿起一個仔細一看,玉米葉上還有秉公堂王的字樣。
‘這是你娘定的,以後咱們家喜錢都是這個樣式。
看看底部!’
德哥兒捏著銀玉米的底部一看,‘這是一個仿古的天平。
還真是細致,娘您什麼時候做的。’
張穗微微一笑,‘家裡三年都沒這麼熱鬨了,今兒高興各個都有紅包,有壓歲錢。’
一聽這話,阿桃都不用德哥兒指示,立馬跪下磕頭拜年。
王順看到門口的魯柱,悄悄的走了出去。
從孩子到家裡的仆人,荷包下去一大半。
‘老爺,夏府和李府有人來。’
王寧遠看了一眼王順,‘世叔府上的下人?’
看到王順點頭,王寧遠這才對身邊的媳婦說道。
‘明兒還有人來府上拜年,要不你先去休息?’
張穗搖搖頭,‘不在這一會。
你去忙完咱們去巡視一圈,公公在世時的規矩不能破。’
王寧遠點點頭,領著王順出了飯廳。
‘沒說什麼事?’
王順將手裡的荷包交給王寧遠,‘說的都是同一件事。
亥時禮部官員被招進西苑。
今年皇家賜菜還是從西苑送出的。’
太上皇有按耐不住要出手,賜菜都停了這麼些年,怎麼又開始。
陛下表麵文章做的還不夠嘛,除夕夜在太廟獨自祭祖。
這份孝心孝行足矣!
登基快十年,陛下到如今還沒有帶領群臣祭祀太廟,這份憋屈越久,反噬起來就更強烈。
王寧遠說了一聲壞了,立馬加快腳步進了倒座房的招待廳。
一家兩個倒是挺平均,分彆磕頭拜年領了荷包,這才掏出信遞給王寧遠。
到底都是一部尚書,進西苑的禮部官員名單一字不差。
最大眼的自然是首輔顧憲。
‘宮裡可有其它消息?’
夏府的下人上前回答道,‘並無異常。
禮部精膳清吏司郎中正和尚膳監一起準備明日午時的大宴。
禮部儀製清吏司和祭祀清吏司還有尚寶監正準備明天在奉天殿的祭天大典。
聽說外廷正忙的腳不沾地,禮部官員吏員都無暇回府。’
王寧遠起身將信紙扔進火爐裡,‘可還去了其它人府上。’
李秉做為刑部尚書自然不忘和通知自己的下屬。
夏吉身為戶部尚書亦然。
王寧遠手指敲著桌麵,眼睛卻看向門口。
兩家的下人都納悶的看著王寧遠,這種安靜讓他們十分不適應。
就在他們忍不住想活動活動身子時,門外傳來沈奎的聲音。
‘王管家,有姚府的人求見老爺。’
王寧遠點點頭,示意王順送四人出去。
姚府的下人看到李府、夏府的人一愣,還不忘拱手回禮拜年。
到底是姚夔的道行更深,看完姚府下人送來的信,王寧遠心裡的那點怨氣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太上皇怎麼突然想起主祭太廟,那陛下這幾天沐浴齋戒,潛心侍奉太廟又算什麼?
陪著媳婦巡查院落的王寧遠一腦袋漿糊。
皇家父子到了如此地步已經算是相看將厭了吧。
‘宮裡出事了?’
王寧遠從聽春手裡接過燈籠,小心的護著媳婦,小聲的將事說給她聽。
‘還能為何,一邊求長生,一邊想給自己留個青名。
三皇五帝十七位帝王在太廟享受香火供奉。
太上皇怕了,這種扭曲心理咱們體會不到。
一個廟號在史書裡代表什麼,更是給太上皇的功績蓋棺定論的大事。
中華文化煌煌五千年,幾個字足以毀掉帝王一生功績的事還少。
事到如今,太上皇還能不為身後名做些安排。’
‘夫人高見,什麼時候開始的研究曆史和心理學?’
張穗輕捶了自己男人肩頭一下。
‘還不是沒事乾翻翻史書,這些個讀書人就喜歡文字精煉。
可裡麵的意思卻可以有多種解釋。
東風壓倒西風,西風壓倒東風這事屢見不鮮。
隋文帝楊堅不也受兒子隋煬帝楊廣牽累被移出太廟。
入帝王廟又如何,若是四王八公真的有一個造反,陛下就能將太上皇移出帝王廟。’
王寧遠忍不住笑出了聲,‘連隋文帝移出太廟都知道。’
對於王寧遠的調侃,張穗也隻是哼了一聲。
‘想收複蒙古各族,還是不要將元世祖忽必烈移出太廟的好。
禮部的那些官員哪有長遠目光。
隻想元世祖依然享受中華大地的香火,蒙古各族棄暗投明就有法可依。
真移出元世祖,不是將蒙古各族推到對立麵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