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小船快跑(1 / 1)

“老楊,人都邀請齊了嗎?”

“齊了,大部分都已回複出席,有幾位實在來不了,說會向小衛總親自道歉。”

“道歉談不上,小心肝也是臨時起意要過生日,提前三天通知誰能反應的過來?”

衛中軍很大度,來不了就來不了吧。

此時離小心肝的生日還有三天。

他太了解自己的閨女了,自從她執掌順風以來,很少過過生日。

哪怕是自己強行要求,衛筱也借口有事兒,各種推辭。

想想也能理解。

普通人的生日隻是在家裡吃個家宴,吹個蠟燭。

衛筱的生日要辦,至少衛臻衛鴦這些親姐弟要出現。

他們一出現。

幾個公司的高層肯定也會得到消息,厚著臉皮硬要參加。

高層一祝福,合作夥伴估計也得動彈。

稍不注意。

生日家宴有可能搞成巨大的社交宴會。

當代的年輕人最怕這種沒有意義的社交,因此他也能理解衛筱拒絕過生日的心態。

“也不知道小心肝哪根筋搭錯了,今年要過,還不提前說。”

衛鴦嗑著瓜子,有一句沒一句的吐槽。

她雖然埋怨有點趕了,但還是提前三天回了家,屬於體嫌口正直那種。

蘇雪瑩坐在沙發上,心裡很開心:“小心肝喜歡過咱就過,正好家裡熱鬨一下。”

衛鴦點點頭,抬頭看管家:“楊叔,剛才說那幾個不來的人具體是誰?”

“怎麼?你還要記他們的仇?”衛中軍突然抬頭。

“沒有,我就是想知道金慕妍來不來。”

老楊點頭:“來的,我發出邀請之後人家第一時間回複‘一定出席’。”

聽到這話。

父女倆都有些出乎意料。

因為最近他們和金家的關係很微妙,已經不是麵和心不和,而是屬於撕破臉皮的那種了。

金投資本的幾個得力乾將在各種公開場合都在吹風。

說他們將來有更長遠的願景。

句句不提華衛,句句都是華衛。

業界一度認為華衛和金投分手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到了現在這個時候,老爺子已經躺平了。

愛誰誰。

該做的努力他已經全都做過了,人家非要脫鉤,那也沒有辦法。

於是。

在這種雙方關係都極度緊張前提下,金慕妍還來參加小心肝的生日宴,就顯得很可疑了。

“父親,不對勁。”衛鴦也嗅到了陰謀的味道。

“你說金慕妍嗎?”

衛鴦點頭:“是啊,以前我們麵和心不和的時候,她也沒來過我們這邊的社交場合,現在撕破臉了,反倒要來。”

“她能翻出什麼浪花來?來就來吧。”

一時間。

衛鴦的腦海中蹦出無數畫麵。

小說電視劇裡,但凡有人要搞事,都是在這種宏大場麵上,嗷嗷喊要退婚之類的。

“她們要是在生日宴上搞事,我們很難收拾,要不給金慕妍婉拒了吧。”

麵對衛鴦的提議,老爺子想都沒想就否決了。

人家答應要來,已經沒有回絕的餘地了。

至於衛鴦考慮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衛中軍很討厭這種感覺,和金投資本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已經脫離了自己的掌控,主動權在彆人手裡。

人家既然答應來,那也隻能臨機應變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就不信金慕妍那個小妮子還能在我臉上拉屎。”

話說完。

廊廳突然傳來陳晨的聲音。

“誰要在您的臉上拉屎?”

他提著兩袋水果,輕車熟路的換鞋走進客廳裡。

“我按門鈴沒人應,門也沒鎖,自己進來了,叔兒你不能挑我理吧?”

“我挑誰的理都不能挑你,老楊快接著點。”

原本大家在討論金投資本那邊的事情,情緒都不怎麼高。

結果陳晨走進房間,屋裡的氣壓立刻改變。

老楊快步上前接水果,還一個勁兒的為門房沒人道歉。

小媽和老爹都站起來笑臉相迎,發自內心的開心。

衛鴦本來是無感的,看到老爺子開心,也就跟著舒心了一些。

“我真的很好奇,有誰敢在您的臉上拉屎。”

陳晨一臉十萬個為什麼。

他也不是故意要偷聽,隻是不小心而已。

關鍵這種事聽到了,不問兩嘴是不可能的。

老爺子雖然退休了,但是量能還在。

無論在什麼場合提起來,後輩都得抱拳拱手遙拜。

在他臉上拉屎,陳晨還真想不出誰這麼有種?

老爺子報喜不報喪,連連擺手:“沒啥,我們開玩笑的。小陳你怎麼這麼早就過來了。”

“衛總不是過生日嗎?”

“三天後啊,來這麼早,你是想當主人是吧?”衛鴦陰陽怪氣道。

老爺子瞪了一眼女兒,轉過頭笑道:“來早了好,就在這待著陪陪我,咱爺倆下下棋也好。”

陳晨抿了下嘴,半晌後猶豫道:“下棋可以,咱能不能加點彩頭。”

“什麼?”

“順風海運。”陳晨風輕雲淡。“我有個項目,賊好,想跟您商量一下。”

“小心肝說的沒錯,你是出門不撿錢就算丟啊。”

老爺子微微一笑。

衛鴦在一旁忍不住了:“您還笑啊,這是彩頭嗎?這是身家。”

“你說,我聽聽一下子。”衛中軍寵溺的擺手。

陳晨已經做好了一份企劃書,上麵清清楚楚的寫著自己對於順風海運的認識和理解。

老爺子拿出眼鏡,罕見的嚴謹,仔細的審查企劃書上的每一個字。

他發現陳晨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企劃書的前幾章仔細論證了全球海運的市場周期,以及國際海運巨頭的市場份額,數據很詳實,基本上反應了海運的行業情況。

“你做了這麼多市場調查,想必是有想法吧?”

“有一點,海運這塊太卷了,市場都在拚運力,都在拚大船,再加上周期屬性,賺錢其實是比較困難的。”

老爺子點點頭:“嗯,這也是我們順風沒想把海運做起來的原因,要的資源太大,做起來也不一定卷的過現成的巨頭。”

海運百分之80%的市場都握在八家巨頭手裡。

其中集裝箱的供需格局最好,蛋糕也最香。

所以大玩家們紛紛在船型和運力上發力。

動不動就是二十萬噸的大船,普遍能裝兩萬多TEU。

船的容量大了,造船的價格水漲船高。

於是場內的門票也在逐漸提高。

造不起大船?

不好意思!

禁止入場內卷!

老爺子當年也動過試一試的心態,可是可算成本之後覺得劃不來。

造一艘大船動輒十幾個億,需要的時間也很長。

而海運又是強周期行業,遇到下行周期便是哀鴻遍野。

普遍是一年漲十倍,連續跌十年。

一旦船造好了,運氣不好遇到下行周期。

彆說吃肉喝湯了,底褲都得賠進去。

所以老爺子隻是搞了幾艘老船,隻要能服務好華衛本體業務就行,海運不奢求賺錢。

“我看你市場調研很詳細,所以你應該能理解我們不下重注的理由吧?”老爺子保守道。

陳晨點頭:“我完全理解。”

“那你怎麼會拿出這麼一份企劃案來。”

陳晨遊刃有餘道:“因為生產力在發展,您做決策的時候,技術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發達。”

“也就幾年,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彆嗎?”

“有,這幾年,恰好是我們電池和電機技術飛升的幾年。”

陳晨在行業內,對於技術的進步深有體會。

由於國內近幾年新能車市場的逐步擴大,電池、電控和電機技術在市場的驅動下指數級提升。

後續技術也有一定外溢,蔓延到了飛行器和機器人領域。

雖然僅僅是幾年時間,但對於電動領域來說,恍如隔世。

“那時我們的電池及能量密度不夠,造不了大設備。”

“電控和算法也不行,搞不出智能化體係。”

“整個市場也不完善,沒有完整的產業鏈。”

“現在都改善了。”

老爺子點點頭,他說的自己都能理解。

關鍵是。

電動技術是有發展,也有外溢。

但!

沒有觸及到海運行業。

“目前的市場,還是以傳統動力為主。”

陳晨步步為營:“那是因為市場還沒有適應生產力。”

“目前來看,油船還是遠洋航運的最優解。”老爺子針鋒相對。

是。

電動技術指數級爆發,但能量密度還是和油有本質上的區彆。

海運需要的能源可不是一時半會能被電力替代的。

甚至就算固態電池有決定性突破,電動技術也不一定外溢到海運的領域。

可陳晨有自己的想法:“這就要看您怎麼看待市場了。”

“如果是傳統海運,清潔能源裡恐怕隻有可控核聚變能用,電池永遠都是弟弟。”

“但如果我們把目光放低一些。”

“去抓那些巨頭抓不到的市場,瞄準3000TEU以下的小船份額。”

一言至此。

老爺子本來已經停下來的手又開始翻動企劃書。

技術上的事情,他不專業,他也不感興趣。

因為無論說的有多麼花裡胡哨,電動技術的能量密度暫時無法解決。

可陳晨確實在市場方麵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

在老爺子看企劃書的同事,陳晨努力畫餅。

“船越小,越統一,造船成本和運營陳本越低,滿載率越高。”

“進而能開出更多的班次,,以更高的靈活性覆蓋更廣闊的市場。”

“這些優點,恰恰巨頭們主動回避了。”

陳晨在企劃書裡羅列了詳細的數據。

海運行業不是隻有大船這一條賺錢的路線。

要是單拚利潤率的話,小船快跑誰也不虛。

尤其是當下。

跨境電商取代傳統貿易,小單快返的模式崛起,讓小船快送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間。

除此之外。

陳晨還羅列順風與生俱來的優勢——陸空運力網。

有順風航空和順風速遞作為保證,小船快送根本不缺客戶,而且順風的業務也更適合用小船的模式。

雙方正好互補,形成了良性循環,能更好的對抗周期。

看到這裡。

老爺子逐漸能夠理解陳晨的出發點了。

“你的意思是,用電動船跑固定的短航線,掙巨頭看不上的錢?”

陳晨點頭:“錢嘛,一毛錢一百塊都一樣,都是紙幣,沒有貴賤,利潤率上去了,毛票也很香。”

“電動船恰好能搞出利潤率。”

“油價和電價,這個成本就不用說了。”

“除此之外,清潔能源的碳稅也省了。”

“而且電船是模塊化的,生產和製造的難度比傳統海運低一些。”

“憑借晨盾的技術積累,還可以在無人化航線方麵走出不一樣的路子。”

“……”

與此同時,一旁的衛鴦已經有點出神了。

有點……

有點東西!

大家都說陳晨的才能被他的技術掩蓋了,旁人隻看到他是技術型商人,卻忽略了他在市場和管理上的才華。

確實是這樣的。

海運這麼一個入場券高昂,而且內卷嚴峻的市場,都能被他找到切入點。

就憑這一點,他的企劃書就已經很優秀了。

關鍵是他不僅僅是提出一個點子而已,而且還配套了技術方案。

說彆的,陳晨有可能是外行。

但要是說起電動技術,國內誰敢碰瓷晨盾?

老爺子明顯也有些被打動的意思,來回來去的翻看那幾頁關於【小船快跑】的論證。

半晌之後,他老道發問:“光說好處了,困難呢?”

陳晨坦言道:“困難還是老樣子,入場券門票貴一些,電動的生產線我有,但是造船的生產線我沒有。”

老爺子跟著點點頭,慢慢的代入到了其中。

如果是傳統海運業務,他不需要自己造船,隻需要下訂單。

但陳晨提出的是電動船,造船廠就必須握在自己手上。

老爺子有一些心理準備:“你預計搞船廠的資金規模是?”

“電動我來負責,這方麵的成本暫且不算,我估計還得收購一家足夠規模的造船廠,成本可能在百億上下。”

“奪少?”衛鴦幡然醒悟,濾鏡當時就碎了。

“一百億差不多的,畢竟是稀有特種行業。”

沒等老父親發話,衛鴦代父搖頭:“一百億現在對我們來說就是稀有!不行!絕對不行!”

前半拉聽著還挺像那麼回事。

又是分析市場,又是展望未來,確實有點乾貨在裡頭。

可是聽到數字之後,衛鴦隻有四個字——彆來沾邊。

“你人還怪好的,明明可以直接搶,還給我爸寫個企劃書,真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