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遠滿腦子都在想對策,不知不覺跟在轎子邊就回到自家府門前。
李秉下轎,看到王家門口的轎子哼了一聲。
王寧遠這才反應過來到了自己家。
李秉除了問門房要熱水淨手,笑臉隻給了給他磕頭拜年的德哥兒。
如同回自己家一般,李秉領著王寧遠直接進了王家祠堂。
‘愣著乾嘛,跪下!
乖孫去給爺爺端碗湯來,有吃的也來點,酒就算了。’
德哥兒看了一眼自己老子,大過年的惹老爺子乾嘛!
‘爺爺,您等著,粉湯行不,還有蒸茄子,涼拌的菠菜。’
李秉聽到德哥兒的話那是一臉的高興。
捋著胡子就說好,‘聽咱們乖孫的安排。’
菜上來,李秉揮手趕走了德哥兒。
一邊小口吃東西,一邊對著堂樹公倆口子的畫相訴苦。
說的王寧遠自己都覺得自己對不起先祖。
‘給我好好跪下,野心就像野草,一旦起來再想滅就悔之晚矣。
從小接受帝王教育的人會顧忌天下百姓嘛?
那是帝位穩固才生出的仁心,太上皇父子倆,北靜王之間給我用心參悟。
東平郡王真是四王中最弱嘛,他才是聰明人。
真是年紀越長,悟性越差,彆把德哥兒帶偏。
跪夠半個時辰再起。’
說完就出了堂屋,外麵傳來李秉不許張穗下跪的聲音。
‘好好養胎,缺什麼遣人去家裡拿。
行了忙你的去吧,讓德哥兒送我就行!’
祠堂外恢複了安靜,直到張穗將李世叔送到二門,這才進到祠堂。
‘怎麼回事,一個正旦朝會怎麼還把世叔給惹生氣了?
人都走了快起來吧!’
王寧遠擺擺手,‘回頭有空在給你說,去將《周本紀》取來。’
張穗一腦袋漿糊,倒也沒有再多問。
將王並立曆史也隻有東周初年存在。
周幽王到底是死於犬戎之手還是死於王權爭鬥還兩說。
廢太子姬宜臼在鄭、秦、晉、衛等國的支持下遷都洛陽。
支持他的優勢新興勢力,當然也都各懷鬼胎。
周攜王也是在虢公翰為首的舊貴族支持下依然在動亂的鎬京稱王。
新舊貴族勢力爭鬥二十年,最後晉文侯襲殺周攜王結束。
雖然兩王並立的局麵結束,可周王室已經元氣大傷,再無力有效控製各個諸侯。
王寧遠能想到看到,將權力鬥爭刻進骨髓中的太上皇父子不會不懂。
除非徒家不想要這個江山,這根本不可能。
太上皇和皇上並立的記錄很多,可大多都是兒子武力奪權,和平禪讓的好像隻有乾隆和嘉慶兩帝。
雖然嘉慶帝坐的皇位可權力中樞一直握在太上皇乾隆手裡。
嘉慶帝連誅殺巨貪和珅都在乾隆駕崩後才發動。
可見嘉慶帝心中的那份不平。
太上皇若是駕崩,不用猜雍慶帝必大肆清洗太上皇一黨。
太上皇能不明白,父子倆之間必有一種畸形的默契。
想到這王寧遠差點笑出來,太上皇如此羞辱自己,那不是在抬自己的身價!
可太上皇經曆過義忠親王之亂,這種扭曲心理實在讓人難以把控。
最是難猜帝王心!
漠北蒙古,外東北各族合流的威力王寧遠自然學過。
這麼推算,北靜王所屬位置和吳三桂何其相似。
真到了內外相困之時,何種決斷也不難猜測。
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戰死就真的一了百了。
什麼紅樓夢,根本就是亂世將起的征兆。
‘爹,柴主事他們來拜年!’
王寧遠看看可愛的兒子,還有媳婦肚子裡的孩子,心情突然無比失落。
跳梁小醜又如何,總要讓這世界舊貌換新顏。
‘扶老子起來,腿跪麻了!’
德哥兒上前扶起父親,‘你們真在大殿打起來了?’
王寧遠搖搖頭,‘不算打。
這場鬨劇總要收場,放心經過這次你老子所得必不少!
整天一本正經的反而活的憋屈。
你娘呢?’
‘說是去歪一會,等會還得去李府,夏府去磕頭呢!’
王寧遠拍拍兒子的肩膀,‘隨我去待客!’
讓勤秋準備好宴席,爺倆這才進了外院的待客廳。
雖然通過風,可廳內飯菜的香味依然撲鼻。
王寧遠走到主位坐下,立馬擺擺手。
‘行了,彆客套大家都坐。
今日宮裡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說到底是皇家自己的鬨劇。
我等才剛站到台前無法左右朝局,不過也不遠矣。’
端起茶杯看看自己的臂膀和班底,先從小處著手吧。
‘有了解我的,也有從彆人耳中了解的!’
說到這,當初王寧遠任治中時跟隨自己的一下坐直身子。
‘先說個人操守,不要整日裡想著從苦哈哈那裡爭奪那點土地。
得不償失不說,平白的在家鄉敗壞自己的官聲。’
一提這個明顯有人著急,在自己上官麵前他們倒是不用掩藏。
‘當初我在順天府的產業,也被吞噬一空。’
看到柴主事想說話,王寧遠擺擺手。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為了這點東西樹敵不值當。
知道大家都過的苦,海甸裡的水泥窯會有乾股給大家。
占股比讓家裡人找夫人談,這是要在工部留底的,隻要窯口在,分紅就不會停。’
聽到王寧遠這麼說,大家都默契的起來道謝。
‘給你們是為了讓你們安穩住後方,手上乾淨些。
其它事情去找夫人或者王順談。’
王順聽完,立馬對著大家拱拱手。
‘既然私事說完,那就談談公務。
鴻臚寺官員大家都清楚,咱們就議議,幾個都司官員任命一直在鴻臚寺,置文選司於何地。’
‘大人是想和在朝議上拿回任免權,禮部和兵部牽扯其中恐拉扯過久!’
‘大人,鴻臚寺過於和氣,不若和禮部商議,調整鴻臚寺官員。’
就是這個意思,怎麼商議,用什麼人才關鍵。
這種事王寧遠自然不合適出麵。
‘禮部官員文選司能保下三位,鴻臚寺官員能保下兩位。
就這條件,若不答應,那就京察後再議。’
這麼好的條件,當然有人主動申請去和禮部商議。
這就看出同鄉或者同科的優勢。
確定了和禮部商議官員,就該談調入鴻臚寺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