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絢爛之夏六(1 / 1)

賈政總算有情緒變化了,眼神透出一絲怒氣。

這麼明晃晃的釣魚,還要一份賈家的人情。

賈家的人情也太不值錢了吧。

‘王大人也太不厚道了,如此試探賈家。

榮國府既然已經交出兵權,怎會在養私兵!’

還以為你修養多好呢,這不觸及到根本問題也不裝腔作勢,咬文嚼字了。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給我唱什麼聊齋。

‘當真沒有?

陛下武舉旨意會在四月明發天下,還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還不夠榮國府安排?

挑兩個出挑的,不可過猶不及!’

本來不告而來就已經矮了一分,現在還沒開口心思就被對方摸透,從心底升起的無力讓賈政更加心力交瘁。

整日裡周旋於各方利益之間,那種謹小慎微其中苦澀隻有家主才知曉。

賈政看著一臉微笑把玩著玉如意的王寧遠發自內心的羨慕。

勳貴雖然享儘富貴,可在皇權麵前的限製更多。

不像這些文官,真的受了皇家的委屈當庭頂撞也就被禦史言官彈劾幾本。

在不然上演一出掛官求去也不稀奇。

賈政對著王寧遠拱拱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當年跟在父親身邊的親兵府中不能不管。

世事難料,就是榮國府也需謹慎相對。

確有不少親兵之後整日習武練兵,求來日報效朝廷。

今日這個情,榮國府記下,改日!’

王寧遠搖搖頭,‘賈大人,不用改日,王某現在就可以提。’

這明顯是早就算計好的,分明在等著賈家上門。

工部尚書滅門案到現在還沒定論,有嫌疑的人家哪個不是閉門謝客。

這種時候隻有你賈政在外行走更加才不顯異常。

隻是沒想到你來的這麼快罷了,看來你們四大家族已經感受到四周滿滿的惡意。

‘擴建的王家學堂即將完工,孩子們愛讀書,作為家主自然要滿足他們。

賈大人放心,隻是借榮寧二府的藏書抄錄,抄錄完必將完璧歸趙。’

都什麼時代了,還玩知識書籍壟斷,等我媳婦把造紙術提升完畢。

工部推行全國,先挖你們勳貴和江南世家的根。

兩代國公總結的兵書不少吧,你們賈家無人繼承那就拿出來共享,孤芳自賞可不美麗。

賈政的胡子翹了兩下,長出一口氣。

‘好,榮國府內的藏書可借予你家抄錄,望王家善加愛護。

至於東府賈政還做不了這個主。’

王寧遠哈哈一笑,‘賈大人果然進退自如,放心寧國府王某會親自去求賈仙長,不勞您費心。’

不讓我費心,你帶上東都作甚。

真是不當人子!

‘賈大人請喝茶!’

賈政端起茶杯,嘴剛碰到茶杯,王寧遠又說了一句。

‘東城兵馬司指揮使已經有人選了,是新進妃位,周妃的兄長。’

賈政愣了一下繼續喝茶,心裡更是五味雜陳。

我那苦命的女兒,到底又慢了一步。

‘門外是令泰吧?’

‘二叔,是我!’

到底長進了,知道好友家有長輩去世,連家都沒回直接先去吊唁。

‘進來說話!’

令泰進來,先給賈政彎腰施禮,之後才整理衣服給王寧遠磕頭。

‘大哥,可好?

學堂,可好?

鄉鄰們,可好?’

令泰一臉的莊重,‘父親一心教書育人,學問更加精進,心寬體胖,整日充實。’

用心還能胖了,真行!

‘二嬸家,大舅父家捐了銀子,準備擴建學堂,細分學子。

學堂中的學子讓侄子給二叔問好!’

王寧遠笑著點點頭,‘他們有心了,希望他們有一個好前途。’

‘鄉鄰多向侄兒打聽二叔一家生活,都說等秋裡給京中送土產。

對於縣令、縣丞也不乏溢美之詞。’

這是知道王寧遠的職權,換縣令、縣丞也得挑揀一下。

彆安排個禍害鄉鄰的縣令下來。

看看生活好了,關注的點都不一樣。

‘勞大家惦記,回頭我給大哥寫信,讓他代我謝謝鄉鄰。

起來吧!’

在談話王寧遠和賈政之間可就融洽多了,一副多年老友的架勢。

談的也是有關漠北蒙古來使的問題,送到手裡的政績,做不好就是打陛下的臉。

晚飯後,賈政這才紅著臉,大著舌頭上了轎子。

完全沒注意到,轎子後麵騎在馬上的賈琮。

看著燈籠遠去,王寧遠這才感歎一句,‘偌大的榮國府也不容易。’

‘二叔,陛下為何將使節的公務交給賈政?’

王寧遠拍拍令泰的後背,‘不要小看這些勳貴。

也就是我在文選司,換到其它位置,我敢這麼對待榮國府。

人家一句話,我就得偷摸的過去拜訪。

對了,明天去吏部取官憑印信,入職工部司務廳司務。

負責管理工部下轄文吏。’

看著令泰輕鬆的步伐,王寧遠感覺自己又年輕幾歲,更是充滿鬥誌。

一想到下午的廷推,又感歎自己太年輕,在一群老狐狸麵前如同一個犢子。

剛給三位幕僚說完,亓之偉就捋著胡子看著王寧遠笑起來。

‘以前老夫不相信什麼官運,今日才算真正的見識到什麼是官運亨通。

大夫人中午才訓斥大人要謀後路,不可與皇家過於親近。’

聽到這王寧遠臉一黑,看看憋笑的韓彬和張老拐。

當時不是清場了嘛,這是哪個大嘴巴嚷嚷的滿府都知道。

老爺我不要麵子的嘛!

看自己笑話的肯定少不了媳婦,以後又有話題埋汰自己了。

韓彬看王寧遠臉越來越黑,趕緊對著亓之偉拱拱手。

‘亓師,您就彆賣關子了!’

亓之偉點點頭,‘除了刑部李大人用心替大人謀劃外,最回護大人要屬姚夔姚尚書。

可姚尚書兒孫加上門生,回護也有個限度。

大人站在前麵他不順水推舟已經是最大的回護。

海甸的事出乎朝中大臣的預料,大人高升更是順理成章。

大人如此年紀驟得高位,是禍非福。

夏大人站在跳出支持您,各方就要重新考量,連陛下都得重新思量。

衣帛真的交給德哥兒?

改革係官員可都是乾將,在夏大人手裡和您手裡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暗地裡反對改革的官員更是會拚命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