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改革血淚二(1 / 1)

到底是泱泱大國的皇帝陛下,身上的那股氣勢真不是一般人能比。

王寧遠低著頭,喉頭微動,卻倔強的挺直腰板站著。

‘為何!’

王寧遠抬起右手,請著陛下進了藏書樓。

自己則是接過魯柱手裡的煤油燈。

‘海甸出的水泥,除了京城運河是一桶沒有流出,就連朕都得排號。

還是愛卿舍得,一個學堂的藏書樓都如此堅固。’

您一國皇帝老是盯著臣子家真的好嘛!

彈劾我的禦史現在可正在巡街呢。

宮裡藏書中也必有海圖,隻是有沒有王家的精細就不得而知了。

看到海圖上顏色清晰的線條,連雍慶帝都感覺自己的疆土小。

‘黃愛卿選的位置在這?’

陛下手放在緬甸南部選出的港口位置。

‘陛下,這個港口並不是黃侍郎選的,而是西班牙商船的補給港。

隻是現在在緬甸都司的管轄內罷了,以後從利未亞(非洲)來朝的商隊必須在此停靠補給。’

‘緬甸已經設立都司,為何朕不知?’

‘陛下,吏部存檔中,緬甸都司可是一直在,架構和烏司藏都司同。

隻需將官員遷到當地,自然就可運行起來。’

雍慶帝都被氣笑了,手點著海圖問道。

‘是葉愛卿的手筆還是你的手筆,好一出移花接木,難怪西南三省官員調動,任免如此頻繁。

你們是在防著朕,還是防著中樞。

將百官的注意力引到京察和北直隸,吏部卻成了開疆拓土的先鋒。’

這種事自然是上司背鍋的好,王寧遠的脖子可還不夠粗。

‘陛下,有如此大才並且高瞻遠矚的自然是黃侍郎和葉侍郎兩位大人。

隻是手段有些血腥,如此罵名還是讓那些戴罪立功的官員承受比較妥當。’

‘西南三省的有罪官員都被爾等安置在這兒了?

他們乾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還不一一稟明!’

‘陛下息怒,也沒什麼,就是打擊當地豪強土司,分錢分糧,給當地百姓重新訂立土地黃冊。

這些都是當地百姓自發組織的,都司也隻是售賣些糧種和水牛。

當然當地文書地方誌必須交給都司統一處置。

叛軍正在當地百姓的監督下修橋鋪路,建設碼頭。

監工都是當地受欺壓的百姓,他們打死叛軍可與都司官員小吏無關。

現在那裡一片安靜祥和,當地向導自告奉勇的帶領平叛將士在往天竺平亂。’

其中利害關係,雍慶帝一想就通,這事根本不能放到朝堂上議論。

隻看結果就好!

天下最大的豪強就是皇家,讓江南世家知道這事,彆說黃侍郎,就連吏部都保不住他。

什麼戴罪官員,明明就是各個心黑手辣之輩。

說起治民,傳播文明,誰能比的上有五千年傳承的華夏中央帝國。

‘一時而肥,就怕當地百姓長此以往將打擊豪強當成常事。’

王寧遠搖搖頭,‘隻有教化才解決根本問題。

西南三省的部分得道高僧,道教仙長鼻子靈的已經占據名山古刹。

陛下,當地教派才是真正的金銀錢糧滿寺。

百姓們得了糧食,金銀卻供奉給了佛祖和三清,對他們而言隻是換了一個寺廟跪拜罷了。

糧食才是根本,吃穿住行才更加實在。

至於糧食當地官府用學識換無可厚非吧。

一個識得百餘個漢字的當地百姓就能入官府為吏,這個民間消息足矣。

陛下,就是連微臣都想不到如今當地最受歡迎的居然是給家族補充族譜,確定姓氏的文吏。

才兩個多月,手裡沒有千兩銀子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都司文吏。’

中華大地上任何一個姓氏的傳承故事還不迷死那些土包子。

誰家不想有個傳承,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影響範圍之大,有些人總是無視。

‘陛下,哪怕經曆戰亂當地恢複農耕的速度依然可觀,有都司和將士的鎮守反而比原先土司治理時更加安穩。’

雖然大局已定,可雍慶帝的臉色依然嚴肅。

‘朕的探子是不是都被拔除了,為何朕的案頭隻有戰報,卻無一點當地民情!

真是國朝的好臣子!’

這就牽扯到皇家的權威,王寧遠也得小心應對。

‘陛下,大軍開動自然安全為首位。

軍在外將命有所不受,更何況西南三省的動亂真的就和朝中官員沒有牽扯嘛。

自從大軍開拔後,各個關隘都緊守軍法,沒有黃侍郎的手令,許入緬甸不許出。’

更深的原因當然不能說,當地的消息一旦傳回,黃侍郎的計劃就算不被打斷,也必將會變形。

這位才是夏吉改革派的急先鋒,下手狠辣。

如果模板不夠完美,怎麼讓陛下認可,讓江南世家豪族士紳們低頭。

“打土豪分田地”,王寧遠都還沒喊出來,有人已經在做了。

雍慶帝圍著緬甸的地圖畫了一圈。

‘一個都司如何治理,不會最後也淪為烏司藏都司的下場吧?’

王寧遠搖搖頭,‘既然有了前車之鑒,黃侍郎自然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臨時設置了上中下三個都司,等重新開關,此地會納入朝廷治下,設州府官。

關隘前已經聚集大量錢糧木料銅料各色物資。

開關之日不遠!’

雍慶帝點點頭,無論文武摟草打兔子的本事都在。

為了一個商道,硬生生打下一片疆土。

‘當地有軍士在維持治理,可還有足夠的軍士平叛?’

‘黃侍郎口信中說軍士足夠,當地的義軍正緊跟不服王化的叛軍身後向天竺進攻。

我朝將士倒成了安穩地方的守軍。’

‘不入天竺?也好,那些叛軍也夠他們頭疼的。

隻是這個義軍如何處置黃愛卿可曾提起。’

王寧遠給了雍慶帝一個肯定的答複。

‘並不曾提及,開關後相信黃侍郎會有詳細的奏折呈上。’

雍慶帝圍著西南三省的位置點點。

‘整合義軍,讓他們入西南剿匪,有違軍法者斬。

設立緬甸市舶司,劃歸戶部管轄,官員任命吏部文選司秘意。’

聽到這話,王寧遠趕緊轉身取來文房四寶。

自然不能讓陛下動筆,隻能王寧遠代勞。